【我的漫筆】
侯思傑
1980年代,每天黃昏之後,我們的「歡樂時光」(happy hour) 都集中在銅鑼灣。當時中環的「蘭桂芳」還未成形,銅鑼灣便是大眾相約之地,大家都以啤酒來東拉西扯的時而「奧博」,時而「淺薄」的交流。不要小覷這類「東拉西扯」,經常會成為經典的創作,匯豐銀行的一個很深入民心的《父女篇》廣告片,就是這樣給「拉扯」成的。
到了1990年代,銅鑼灣變得極度暢旺,幾乎是四面八方人群在黃昏必「趕墟」之地,這個時候的蘭桂芳也開始分擔了她的熱鬧。是時,我對過度熱鬧產生了抗拒感,只好在鬧墟中找個寧靜的地方來與友人相聚,而酒店的「咖啡廳」是個好選擇。尖沙嘴的喜來登酒店便是我們的「歡樂時光」主要場地。在這裡,我嚐到了第一樽紅酒。
座位的桌子放著一張酒店推薦紅酒的宣傳牌,一瓶House Wine很便宜,大概3杯啤酒的價錢,且配有佐酒食物,於是點了一瓶。
女侍應把酒端來,在我們面前熟練地轉動螺旋鑽頭,逐步把酒塞拉出,直至聽到清晰「卜」的一聲。她把酒斟小許落高腳杯裡,讓我們先品嚐。當我輕嚐了一啖之後,她便問「啱嘛?」。我點頭說「OK」,她便以很有美感的手勢給我們斟第一杯酒。
其實,我可以說「不OK」嗎?若我說「不OK」,她會怎樣?換另一瓶?這樣的疑問對我來說不會發生,因為我不擅於否定或拒絕對方的厚意,尤其對方是位美女。夠虛偽吧?
就是這一瓶紅酒,我 ──「迷上癮」。
自此,家裡客廳的地櫃經常而必然地放置10樽8樽不同牌子的法國的、澳洲的、加酒的紅酒。
隔了幾年 ── 1996年吧 ── 看了由麥當哪主演的《貝隆夫人》(Evita) 歌舞劇情電影,她在影片中唱的那一首《阿根廷,不要為我哭泣》(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令觀眾為之動容。而娜姐確實又演活了伊娃 (Eva) 的角色 ── 她是個私生女,自少沒家庭溫暖,幹過花街神女,後來卻成為阿根廷的第一夫人。當她有了權勢,仍然關心阿根廷的弱勢社群。歌曲的其中一段歌詞 “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 / The truth is / I never left you / All through my wild days / My mad existence / I kept my promise / Don’t keep your distance” 透徹了阿根廷人民對她的敬愛並視她為國母。
很不幸,Eva 的人生太短暫,在她33歲時便離去。當她出殯的那一天,成千上萬的群眾都去送別。事實上,阿根廷在過去曾經是個民主自由的富裕國家,其後被獨裁統治之後,國家倒退的變得一落千丈。由此可見「獨裁」政體是何等恐怖。還好,今天的阿根廷仍然是一個很有文化深度的文明國家。
受《貝隆夫人》影片的影響,我便開始改飲阿根廷出產的紅酒。櫃上再不見法國、澳洲和加州的紅酒了。過了很多年,櫃上多了一款紅酒,是智利出產的。
10年前,智利的礦場發生了倒塌的意外,數十名礦工被困在礦坑中,意外立即成為國際新聞,就好像2年前,泰國一隊少年足球隊困在「睡美人洞」大山窿那樣,震驚全世界,日夜擔心那群少年的安全。
那年,智利的礦場意外牽動了全世界公民的心,大家都祈禱,希望他們平安無事。智利出動全國的拯救菁英,日夜不停展開搶救。兩個月之後,終於將所有礦工平安救出。全世界一片歡呼聲。那天晚上,我們走進超市選購智利紅酒,在尖沙嘴海邊暢飲。
智利總統 Eduardo和拯救隊伍。 / 當所有礦工被救出後,總統 Eduardo和救援人員歡心握手。是次礦災全體員工生還,所以成為國際新聞,並打破世界紀錄。救援行動以「鳳凰號逃生艙」(Phoenix)為代號,拯救所有受困的礦工。
智利在那次的礦場意外共花費2000萬美元。在文明的國家,人命永遠大於「$」。在中國,幾十年來發生過無數次礦難,安全救出的礦工屈指可數。上個星期的12月4日,重慶永川區爆出嚴重礦難,24人被困於井下,兩日之後才拯救出一名礦工,其餘23名礦工卻不幸罹難。過去,當中國發生礦難,世界公民社會都很關心。但,每次他們都沒有積極的去拯救工人,而每次發生礦難,礦工便首當其衝的成為犧牲品。久而久之,國際都對發生在那國度的礦難變得感覺麻木了。
或許,中國只有矛台酒、高梁酒 …… 偏偏就是沒有紅酒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