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之旅】
撰文:侯思傑
「拜佛團」專程去金甌的開龍寺拜觀音,雖然寺還未完全建成,若干工程仍在施工,大家還是顯得很有神心的膜拜。原來在早一年,團員已經來過一次,今年是第 2次。明年是否會再舉辦呢,策劃人說未有定案。
離開客棧,登上門外的團隊旅遊巴士,由金甌市中心向金甌的盡頭出發,旅程還須要兩個小時才抵達。離開市區之後不久,來到了郊野,沿途所見都是漁業和養鴨的禽業,瞬間又經過森林和海洋,片片都是大自然的美景,令人陶醉。然而又怎會讓人聯想到在這片野性美景的過去,曾經歷過烽火連天,硝煙彌漫的噩夢呢!
開龍寺座落在越南南部的盡頭,面向太平洋及泰國灣 (前稱暹邏灣)。精奇莊嚴的觀音大士,色相儼然如生的雕像就豎立在寺的前方,距離海岸3至40米左右,面向太平洋,觀世音菩薩就在海浪聲中觀察人世間。
從開龍寺的示意圖看,寺的入口大門是設在海岸沿線,那裡會有一條行車公路,由於周圍還在施工,公路只以石子來覆蓋,還未能行車。在路的不遠,正在建設一條跨海人行大橋,由國土的盡頭誇過一個小島。這個小島當然是屬於越南領土。無疑,這是個很有野心的發展,借著小島與金甌和太平洋的脈絡,締造新的一個「泰國灣」,成為本世紀中業的新興旅遊區。
於是我在橋附近搜索告示牌,沒發現有說明,轉問領隊這個小島的名字,還是不得要領。
其後,我借google地圖來查究,金甌附近確實有一個小島叫Côn Đảo(崑崙群島),在細看資料,Côn Đảo的行政管轄權是由頭頓負責。金甌和頭頓相距太遠,顯然是弄錯了。再google搜索,終於發現確實有一個小島,只是沒有名字。其實,任何一個發展,有關方面都應清楚示明,讓大眾知道發展路向,好的則可讓人民憧憬未來,分享喜悅。(我在對牛彈琴嗎?)
圍繞觀音菩薩周圍都是不同神佛菩薩的彫像,如地藏王、普賢、臥佛、童子佛……等,都增添了一份祥和感。無疑,對來到這裡參拜的每一個人來說,在精神上都起著一個舒緩,在內心得著一點安撫。
大佛殿是「開龍寺」的主體建築。設計方面離不開越南傳統的寺廟元素。主殿內的設計既莊嚴而又肅穆。殿的中央是釋迦摩尼,在菩提樹下7日7夜的靜修,頓悟而成佛。寺的外牆嵌入形態各異的高僧和菩薩的畫像,幅幅神態悠然自在,增添寺院的神聖。
當我們來到「開龍寺」已經是中午時分,但離開時卻接近黃昏,看到了夕陽的餘輝散落大樹上,迸射出一條條絳色霞彩,宛如沉沉大海中的游魚。我想像到早上當太陽從東海面升起照耀海水,閃閃發光的海水,宛如許多鑽石灑在海面上。
短短兩三小時的遊走國土的盡頭,難以窺得全豹。可惜!
但,來日方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