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來記:堤岸 ── 繼承失落

【故園風雨後】

文 / 圖:侯思傑

40年之後,我還是不太習慣稱呼我的故鄉為「胡志明市」,雖然她已經是個法定的地方名,反而叫聲「西貢」更感親切。「胡志明市」的名稱由來,怎麼說都是很傷感,很容易勾起那一幕幕充滿血和淚的逃亡潮,好像《西貢小姐》那幕直昇機的舞台版,已經令人心驚膽懾,現實版更難以想像。

堤岸 + 西貢,簡稱為「西堤」。堤岸是大部份華裔聚居的地方,西貢當年是政經的中心,兩地現在統稱胡志明市。無論是過去或現在,兩地都是那樣的繁忙,縱然她曾在1975人為斷壁頹垣,荒涼滿目;幸運地,十五年之後剝極而復,於1990年後她又沐浴在和煦春風之中。

42918022_10215092569459243_2166348956840230912_n

回到堤岸 ── 我的出生地 ── 四十年的變遷,我難以重拾她的蹤蹟,也難以辨認她的樣貌。來到我小學時就讀的母校 ── 「新會學校」 ── 整幢建築物消失了,取代的也是一所學校,只是平房式的建築物。當年的母校佔地很大,整幢建築物仿照廣州式的騎樓風格,並混合了西方羅馬及南洋式元素而建,很有格調。為甚麼要把這幢建造近百年而含有歷史古蹟毀掉,反正也是辦學的?據他們說,建築物因有結構性的危險,是迫不得已的措施。無奈!

另一所也是母校,她先後有兩個名字,每個名字都很具野心。先是「自由太平洋書院」,其後經前政權要求改名,要改一個與教育相關的名字,於是變成了很有華夏意味的「耀漢」學校。1975年,越南阮文紹政權崩潰,所有親中國國民黨的學校停辦。而這所兩度易名的學校原址,今天卻變成兩幢樓高二十層的高級住宅。奈何!

越南前政權於1975年崩潰之後,堤岸的華人相繼離開故園,流徙世界各地。璀璨的堤岸立即變成了一個死城。她,幸運地沒有完全的死亡,只睡了15年,卻不等路過的王子給她一吻,甦醒了。她這一醒,顯得有點老態,卻要強作仍年青,像香港某些欲要追上時代潮流的老者男,將頭剷青染金髮,穿著格仔衫、著紅色褲、黃色鞋,耳珠鑲上一粒鑽石形的耳環,很努力的給自己裝飾,以此來跟下兩三代人爭年鬥輕。故弄姿態的打扮反而令自己看起來更蒼老。

今天的堤岸就是這個樣子的蒼老!

DSC_0333

經歷一場悲痛的變動後,突然又改變社會制度,要走回本來的市場經濟以繁榮社會。去國了的華裔,已有了新門牆,過著安穩的生活,他們很多都不願再重回故園;留下的人一度生活在一個死城15年,窒礙了思想、荒廢了技能、文化陷入桎梏,一切都不再有新意,唯有從外面世界copy and paste,標榜是香港式的美食、台灣的靚飲作招徠。至於曾經名聞海外的自家美食如「鴨腿麵」、「大良水餃」「雞絲粉」“pho”……等已不復存在,取代的是港式點心燒賣和魚旦。一個香港遊客千里迢迢來到要食港式食物,很不可思議!

堤岸還有許多舊有的建築物,保留舊的建築物,最能反應一個城市的脈絡,偏偏他們將舊建築物視作曾經的枷鎖,不肯視人,便用木板封存,或將木板粉掩,再賦予新詞,借發哥周潤發的名字一用,成了一幅招徠的生招牌。這就是堤岸,哀鳴!

堤岸,她在當年曾經有過的繁華不下於吉隆坡、比美新加坡。不幸,一場戰爭便催摧毀了她的一切。

然,堤岸可有機會迎頭趕上嗎?天曉得!

42790955_10215092565059133_7448137559495933952_n

untitled1[1]

本文於2018 年 9 月 29 日 星期六刊登在我的「面書」https://www.facebook.com/wood.hou 

aa

ab

1 Comment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