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園風雨後】
文 / 圖:侯思傑
少時已經有一個奇怪的習慣,對深層的事物很好奇。當年家在第5郡,家家戶戶門外都開了口井。每天早上或下午,傭人便會打開井蓋看一看水位,然後按電掣將井水抽上天台的三隔水池,我們就用這些濾好的水來食用。
每次傭人打開井蓋,按電掣抽水都會發出一下的電力的震盪,當我在家時,便會走出騎樓看下井口,或下樓走到井邊看進井裡面,雖然井裡面沒啥好看,只是水位時高時低,還是看極不厭的。
其後,漸漸對深層的地方發生了興趣,幻想所有千奇百怪的事都會在深不可測的地方發現,尤其對巷弄,每到任何地方,當遇見巷弄都會走進去鑽究。1978年獨自在台北閒逛,最初走進了一條狹窄的小巷,但越走越深且廣,裡面的房屋有的是木建的日式房子,有的門外用木柵圍成一個小庭院,每個庭院都各有特色。
過了午飯時間,我才感到肚子餓。通常過了午飯時間,台灣的食店便會休息。當我來到巷弄裡頭的一家餃子店時,探頭看有沒有吃的。老板見我的樣子,於是便問是不是要吃,我問「現在還有吃嗎?」他便對我說,剛賣剩一份,「來,進來坐,我來弄給你吃。」弄來的餃子滿滿的一碗,原來賣剩幾隻餃子也給了我。跟著老板問我從那來,便打開了話匣。
可是, 1990年我在台北工作時,台北已經發展成現代化成城市,再找不回當年曾到過的那條巷弄了。還好,咱們故鄉堤岸還剩下不少這類巷子,每次經過時,雙目不期然地都會給它留戀一陣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