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來記:點滴故鄉情 (III)

【故園風雨後】

文 / 圖:侯思傑

過馬路有竅門

當我告訴寶卿校友,我要返越南時,她衷心的提醒我說「要小心過馬路!」

電單車在西堤的馬路上奔馳,好像萬馬奔騰,看似全不顧路人的安危,其實彼此都穿上了無形的保護衣。

正如前陣子在❰校友網誌❱上刊登的一篇文「駕電單車要有節奏」,作者達人告訴我們,在胡志明市駕電單車者,他們所持的樂章好像很混亂,其實是隱含著序號和節奏,當我們掌握了這門子的旋律,過馬路完全沒有危險。

我發現這個竅門,其實很簡單:「欺小莫欺大」。在沒有紅綠燈的斑馬線過馬路,先留意路上走來的車,若有大車如巴士和私家車快駛近,就不要過。由於大車靈活性很低,最好不要惹它們,讓它們先駛過去。對待電單車可以有不同的心態,在估計它們來到之前,我們有足夠時間過橫過馬路,就不用急,以正常的步行的速度走過去,大多數駕駛電單車者的技術都很好,他們會靈活閃避行人。

在白騰碼頭外的那條街,電單車在馬路上密麻麻,川流不息的數量驚人,我們選擇在有紅綠燈的斑馬線等候,當綠燈亮時,大車會停下來,但電單車還會繼續跑。不過,當我們雙腳踏上斑馬線,他們便立即停下來,讓我們橫過馬路。

說到底,他們還算守法。


車來車往,女士橫過馬路時揮灑自如。

 

險象環生的搗蛋兄妹

在第5郡金像戲院對出的陳興道大道,那一天出現險象環生的場面,把在街道上的攤販和商鋪內的人大驚失色的呼叫,來往的電單車和汽車也立即慢了下來,為的是有兩個小學生,相信是兄妹吧,不沿斑馬線過馬路,也不顧危險的走捷徑,走到路中間,跨個鐵欄的跑過來馬路這一邊,幸運地整個過程只是險象。究竟這對兄妹是偶一為之,抑或經常製造的鬧劇呢?很替他們擔心!

不用自吹自擂,立竿見影

離開古城會安已經是晚上8點,乘坐酒店的房車返回峴港,途中遇上一起交通意外,一輛電單車給一輛汽車撞倒。電單車橫落在路上,汽車則掛在路中間的石壆上。

面對這個意外,我的職業病又來了,忘記自己已經不是編輯或記者,馬上取出攝影機,發揮「媒體」的本能,下車走到現場拍攝。

當我來到現場,早已經來了許多人,他們當中有駕駛者和居住在附近的人,他們毫不吝惜的負出點心和力,幫助傷者。當晚回到酒店,我將訊息鋪上香港的一個時事facebook群組,大家看後都感到很驚訝,為甚麼越南人的公民意識,竟然比香港鄰近那個地方愛好自吹自擂,且誇耀說在孔子學院讀過聖賢書的人高呢?

無論怎樣,可幸的是,中華大地還有個台灣和香港,永遠胸懷文明人的價值觀。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