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驀然回首】
撰文:楊雅茹
初生之犢不畏虎,奮勇向前
我姓黃叫于嵐,是越南的華人,來台灣二十幾年了。如果要用四個字形容我的人生, 大概就是:「苦盡甘來」。我的原生家庭狀況不是很好,人生中經歷許多大風大浪, 但這些逆境的出現,卻沒有使我放棄對生活的熱忱與對自己的期許,反而更努力的去 實踐夢想。
我從小在越南第五郡長大, 16歲之前,其實我並不會說越南話,我的童年嗯……懵懵懂懂的。記得3歲時爸爸和媽媽分開了,而當時我的監護權歸爸爸所有,但父親不知怎麼的破了產,他就開始有酗酒的壞習慣;至於媽媽,她為了扶持家濟,她將我塞在窄小的餐車下,一起擺攤賣廣東小食。我就是從那時就開始看到媽媽怎樣製作撈麵。
1993年,我只有6歲,媽媽改嫁到台灣,我就跟同妹妹相依為命。辛苦一輩子的奶奶,晚年不幸出現老人癡呆症,我在那個時候開始學煮飯、打理家務,負起維持家中生計的重責大任。因為家裡沒有自來水,必須先去井邊提水,挑水回來的路途又十分顛簸難行,小小年紀的她力氣不夠大,常回來只剩下一半的水可使用。
為了生活,9歲的她和妹妹兩人擔起一家生計,在自家門口賣廣粵小吃。黃于嵐苦笑說:「你們一定不相信我9歲就開始做生意了。沒辦法呀!我父親只會酗酒,我們姊妹倆又沒有錢,只好在家門口賣麵, 因為麵最好賺嘛!畢竟人們每天都要吃飯!」

黃于嵐的家座落在不顯眼的小巷子裡,門口簡陋的小麵攤不容易被路人察覺,所以除了她會在家烹煮麵,妹妹則會逐家逐戶去問有沒有人要購買麵食。鄰居見兩位天真無邪的孩子小小年紀就在賣麵,都會前來捧場、給予支持。若麵條有煮不熟或太鹹,饕客們也會親自指導該如何改進、加哪些調味料比較好吃等等。在這個過程中,黃于嵐的烹調技巧精進迅速。講到這裡,她志得意滿跟我們說:「客人都會誇我小小年紀就能煮出廚師的水準,很厲害喔!還笑說妹妹長大不要嫁人,留給她兒子當媳婦!」
後來為賺取更多錢財,她們擬定許多行銷策略,並分時段限量販售。例如在夏天時用工業冰塊自製挫冰,宵夜時段賣鴨仔蛋,下午茶時段則推出鴨仔蛋、冰茶等。
黃于嵐的爺爺是廣東人,奶奶是越南人。爺爺是經營布匹的布商,遠從大陸跨海至越南經商,因而在越南認識奶奶且結為連理。在奶奶22歲時,爺爺乘船經商途中不幸被海盜殺死。哀慟之餘,奶奶用畢生積蓄在越南購置一棟房產,倚靠賣廣粵麵食、含辛茹苦地養大六個小孩。

而她的外公外婆是香港人,年輕時於香港經營中藥鋪。 1949年中國被共產黨統治,他們便逃亡到國外。海上航行的船隻行經越南剛好沒油而停下,黃于嵐的外公外婆便決定定居在越南五郡的華人區。到越南生活不易,外公之前在香港的藥劑師執照又不適用,他們只能重新開始。外公在醫院擔任保安,外婆則擔任看護。由於黃于嵐的外公、外婆、爺爺皆來自廣東和香港一帶,她從小便在五郡華人區吃廣粵傳統美食長大,也在家人耳濡目染下習得煮撈麵等技術,之後開設麵館,也朝廣粵美食這個方向發展。
飄揚來台辛酸史
一天她的爸爸突然從外頭帶回一位阿姨,阿姨覺得讓小孩在家擺攤販售麵食很丟臉,不許再經營,並叫她去工廠上班。阿姨懷胎十月產下弟弟後,就跟父親登記結婚,她感受到變成後母的阿姨對她懷有敵意、總是用各種方法折磨她,最終爸爸決定放棄監護權,將她轉交給母親撫養。於
黃于嵐當年迫切想要脫離越南的家,不想繼續忍受父親酗酒的惡習還有後母的欺凌,所以獨自來台灣找母親。沒想到來到台灣後,對這裡的生活環境感到失望。她攤著手略顯驚訝表示:「經常聽朋友說台灣非常發達,可是即使我去過了台北、台中,仍然覺得當年某部分的越南比台灣繁榮、先進」。

在台甘苦談,柳暗花明又一村
越南的教育品質比台灣差,加上當地學歷在台灣不被認可,所以在來台第二天,她便到埔里鎮上的大成國小註冊,重新念起小學。經過入學考試後,她從小四開始就讀。初始,因為中文發音不標準常被同學嘲笑:「你這個越南妹,沒事跑來這邊幹什麼,回去啦!」甚至還對她說:「 拜託你不要再講話讓我們笑了!」
黃于嵐常常一個人坐在位子上閱覽書籍,被同學視為孤僻的怪人;同學們常捉弄她,將她的書包丟棄在地上,或在書本上塗鴉,藉此引起她的注意,使她過得很不快樂。漸漸地老師耐心幫忙課後輔導、幫助她慢慢適應課程,最終得到成績優異的獎學金補助。
升國中後,她因見義勇為幫助班上被排擠的同學,又成了被欺負的行列。黃于嵐說,同學們會在她的午餐盒添加粉筆灰和橡皮屑,還會把她的筆摔成斷水。黃于嵐表示,中學時期的她壓力非常大,也很害怕接近人。

國中畢業後,黃于嵐搬遷至台中半工半讀美容美髮科,也因就讀這個科系,同學之間需互相幫忙、團結,她再也沒被同儕欺負了。在這三年間,她也在網路上認識阿樂,感受到備受照顧的溫暖,慢慢卸下心防,也逐漸對阿樂有好感。
高中畢業後,兩人皆在台中就業,黃于嵐在銀行上班,阿樂在汽車廠工作。後來由於經濟不景氣, 她便打算前往澳洲打工籌資為回台灣開店做準備,剛好那時阿樂也想轉換跑道,兩人便計畫一同申請澳洲打工。遺憾的是,黃于嵐的身體欠佳,申請未通過,因此他們便順水推舟,將計畫提前,直接籌資在埔里開設麵館:樂云食堂,把家鄉的滋味飄洋過海帶來台灣,讓更多人品嘗到廣粵美食的美味。
回首向來蕭瑟處,她面帶喜色,愉悅的道出自己心聲:「現在在台灣我終於活的像人了!不必像在越南 一樣,忍受爸爸酗酒的惡習、被後母欺凌了!」
夢寐以求的「樂云食堂」順利開張
目前「樂云食堂」開業4個月了,為了讓客人吃的健康、美味,兩人用心把關食材與衛生,也購置最佳的設備。食材新鮮豐富,生意越來越好。
我們前後進行好幾次訪談,她也越來越忙碌。黃于嵐自豪的掀起熬煮好幾個小時的大骨湯,一掀起鍋蓋,餘煙裊裊升起,大骨湯香氣四溢瀰漫整間麵館,用大湯匙輕輕一撈,便可以看見琳瑯滿目的大骨和食材令人食指大動;撈麵也是純手工製的,麵條十分有彈性。
雖然開業花費了許多成本,目前也尚未收支平衡,但黃于嵐很開心能擁有自己的麵館,因為這是她冀盼已久的夢想。對於自己飛越1732公里飄洋過海帶來台的廣粵美食家鄉滋味,她也十分有信心。我們相信, 她在台灣的生活,會因為那一碗碗的美味,更加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