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光 ── 高錕

撰文:馮睎乾

光纖,就是把玻璃拉成一條頭髮般幼細的透明纖維,髮絲內壁是鏡面管道,光線在裏面以「全反射」形式,流水般彎彎曲曲傳導。當初,光纖傳訊技術的瓶頸位是:光纖信號每傳播一米,便損耗20%的光,因此多數科學家斷言,光纖根本不可能用作長距離通訊。但高錕力排眾議,說損耗的主因不是玻璃,而是當中的雜質,只要光纖純度夠高,便能降低損耗。他相信自己,終於點石成金,令一條魚絲般的光纖,傳遞到百萬條電話線的信息。

驅使科學家研究的,是好奇心,而好奇心從來不設「紅線」。高錕在小學時已迷上科學,在家中搭了個小實驗室,不單自製真空管收音機,還嘗試造土炸彈:混合紅磷粉和氯酸鉀,加水調成糊狀,摻入濕泥,搓成彈丸,風乾後扔下街頭,結果真的爆炸了,幸好沒有傷人。

除了好奇心,科學家更需要想像力。高錕對科學發生興趣,你大概想不到,原來是因為小時候看了《三國演義》:他想了解諸葛亮的「木牛流馬」製法,於是開始做各式各樣的實驗。今天很多人對STEM(即科學、技術、工程及數學)教育趨之若鶩,卻忘了人文經典也能開拓視野、豐富想像、培養美感,跟科學教育相輔相成。

沒有光纖,就沒有今天的互聯網,高錕像普羅米修斯一樣,為人間帶來文明之光。假如他申請專利,早已成為首富,但高錕沒選擇成為馬雲或馬化騰,只是兩袖清風,瀟灑地做一個受全世界尊重的人。可惜的是,他為世人帶來海量資訊,卻留不住自己的記憶。晚年腦退化,得了諾貝爾獎也無法演講,只能由太太代為致詞。

光纖的原材料是玻璃,由沙粒提煉而成,因此高太以富有詩意的“Sand from centuries past; Send future voice fast”為題演說,中譯是「古沙傳捷音」(捷音本指勝利的消息,這裏當然是現代引申義)。

我有感而發,口占一絕以悼之:

煉得古沙傳捷報,偷來聖火化愚頑。浮名老去渾忘卻,萬載纖光照世間。

0012
單手插褲袋嘅高錕型仔銅像高2.2米。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