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盧淑欣
「我很喜歡香港,每次一落機,就好像回到家一樣。」說這句話的人,不是香港人,卻是越南華僑黎友發(Tommy,23歲)。他與香港無任何關係,但一年最少要來香港四次,視香港為第二個家鄉,要聽到廣東話才心安。他每次都要在香港「掃街」,第一次「掃街」就決定要將香港小食變為自己的生意。眼見位於越南的香港小吃店舖前,坐了不少越南客人,難怪他短短三年開了三間分店。

走入黎友發的店舖 LE GIA,確是令人想起香港,牆上掛有「廟街」及「旺角」等路牌,眼前則是香港小食店隨處可見的熟食爐,爐上一粒粒魚蛋在咖喱汁上浮動。「客人最鍾意食牛雜、咖喱魚蛋、炸嘢就腐皮卷及臭豆腐」,黎一邊翻動咖喱魚蛋,一邊用不算純正的廣東話說。店舖右邊的餐牌雖以越南文為主,但清一式港式小食,連奶茶、凍檸茶都有,但最矚目的還是店舖左邊的雞蛋仔爐。
「去香港第一次,要試吓咩叫臭豆腐、 咖喱魚蛋同雞蛋仔,食食吓又覺得好好食, 次次去到都要食,食到想做生意。」
不說不知,胡志明市人十分熱愛香港劇集,黎友發亦靠港劇學廣東話,他說:「胡志明市的人如果有閒錢,個個都想去香港旅行。」他也不例外,想起第一次到香港旅行,便急不及待到旺角吃「掃街」小食:「去香港第一次,要試吓咩叫臭豆腐、咖喱魚蛋同雞蛋仔,食食吓又覺得好好食,次次去到都要食,食到想做生意。」說起雞蛋仔,黎友發初時完全一竅不通,他說:「初時上網看食譜,點知整整吓黐底,有時太過熱就易燶,一桶的份量是50底,我都唔知失敗過幾多桶!」黎的雞蛋仔與香港雞蛋仔有少許分別,黎會在蛋漿中間加上芝士及肉鬆,味道較香港鹹,他笑着解釋:「越南人咩都鍾意加芝士。」

黎友發坦言,越南人食雞蛋仔只是「玩玩吓」,最喜歡吃的是牛雜、咖喱魚蛋、腐皮卷及臭豆腐。他在2015年開店,一開始只是自己推着車仔擺賣,車仔當時已掛上香港的街道牌,主要售咖喱魚蛋、臭豆腐及茶葉蛋,他說:「我都算第一個在越南賣臭豆腐的人。」他初時想還原香港臭豆腐,聞起來一樣臭,他笑說:「現時唔可以咁臭了,上面會投訴。」現時店舖一日最少100單,一單可以有三至五份,大受越南人歡迎,他雖然不公開收入多少,但透露已在當地開設三家香港小食店舖,收入頗豐。
黎友發所有的港式小食,都沒有向香港師傅偷師,全憑自己獨自摸索,還原香港味道。他說:「家族有做餐飲經驗,食食吓,研究吓就可以整出嚟,研究咗半年,越食越畀意見,就越進步」。他的牛雜可謂「神之還原」,味道與香港一模一樣,配料蘿蔔比香港煮得更腍更入味,但他的凍檸茶就相對失色,味道倒是像酸梅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