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到峴港必一遊半小時車程的古城會安。二十年前這個古城會更好,今日則商業化,古舊的牆壁模仿新加坡牛車水一樣塗上了新簇簇的黃油。我不明白古舊房屋的保養,如果是磚瓦石頭,為何不請教一下日本和意大利。最少去過羅馬吧,意大利政府從來沒有將羅馬剩下的舊牆斷瓦髹成黃色和紅色,雅典的神廟也沒有。殘缺加上一層灰黑的煙熏,益見歲月痕跡之真實。這一點流露了第三世界人民當家作主的弱點,品味和美學標準畢竟欠缺了一些。
越南近年促進旅遊市場直逼泰國。泰越兩國擁有共同的佛教文化,人民品格善良,最難得是雖然兩國同是亞洲人亦同屬第三世界,但可能受佛性薰陶,越泰兩國民間都沒有那股喧嘩亢奮之態,人民百姓說話聲音低靜,這是我喜歡這兩個國家的第一個原因。
但泰國近年之喧吵,是因為太多北方大國的遊客。越南則是一個寧靜版的泰國,因為全靠一九七九年那場「懲越戰」以及當前的西沙與南沙主權之爭,中國民間對越南的仇視有歷史原因,所以中國遊客的數量只是去泰國的一小部分。這樣一來,越南的民間環境相對寧靜,更令人珍惜。
河內和下龍灣,香港許多人多年前都去過,現在因郵輪之便,反而人聲嘈雜。西貢遠一些,風格不同,前總統阮文紹和楊文明身為末代總統倉皇出走之前留下的總統府,其中的傢俬和地氈,完全是七十年代中期風格,時光倒流,令人震撼。
西貢的總統府保留越共入城時佔據的最後一刻。難得的是,越南雖然今日是共黨政權,但對於南越前政府留下的遺跡,文字說明並無仇恨情緒,也沒有對阮文紹等前敵人大加批判。前總統府的總統說明非常的客觀,只將事實道來,胡志明沒有加「偉大領袖」,阮文紹也沒有標籤為「美帝國主義走狗」,一切簡明客觀,令人欣喜。
反而令人想到,越南民風如此和平,物產稻米蔬果豐富,地理得天獨厚,雨水充足,又因受過法國殖民地領導,品味良好,為何到了五六十年代竟然有一股變為共產的衝動?這一點實在難以解釋,只能與日本明治維新後三十年代聰明的日本人竟然失心瘋走上軍國主義無限擴張之路一樣的解釋。
中部的峴港和順化比較低調,更是必遊之地。峴港是一個潔淨和寧靜版的芭提雅,同樣有幾公里的沙灘,沙細水清,岸邊的酒店管理良好,窗明几淨。七十年代芭提雅剛開放時就是這個樣子,今日則岸邊高齡鬼佬充斥,雛妓和酒吧繁盛,那陣庸俗的商業味道頗令人生厭,而且的士物價比曼谷更貴。
峴港佐以越南菜式的海鮮,品味以清淡新鮮為主,與芭提雅布吉泰國的辛辣冬蔭功風格濃淡有所不同。峴港機場離海灘只需開車二十分鐘,簡直是奇跡。海鮮則由虎蝦、琵琶蝦、大螃蟹到石斑蘇眉,還有雞泡魚,品種多如繁星。但是一想到南中國海千帆並舉的漁船將海產掏空食盡頗為令人不安。峴港的海鮮酒家沒有魚翅,這一點亦是令人欣喜之義。 (撰寫:艾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