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事情 ── 和文章一樣 ── 總會有多個段落,最後一定會有個結局。若結局是「悲」,會令人感到唏噓;若結局是「喜」,就讓人釋懷。
可幸,越南的結局是個難能可貴,令人豁然開朗,只是等待的時間太長了。還好,遲來總好過不來。
40年後,來自各地的當年「寶寶升降」在美國再相聚。
得著良好教育,他們每一位都能獨當一面的工作。
四十多年前,還不知天高地厚的寶寶,升空遠離人為災難的母國,降落在和平自由文明的土地上。日子一天一天的過去,當年的寶寶,今天已經是40歲過外了。
日子只是一個象徵。40年前的日子象徵寶寶不知天高地厚。40年後的女性寶寶,象徵對生活和工作都充滿樂觀的精神;象徵男性寶寶懷有無比的激情,工作既盡心又盡力。對一個民族來說,象徵了一個覺醒!
在人生的動力學來說,就好像怒海中的船,一時船頭被拋起,一時船頭被潛下,象徵著時醉時醒,絕對不是半醉半醒。
但願越南人民永遠覺醒! (侯思傑)
回母國尋根
來自各地的當年寶寶,相約回母國尋根
難得相聚,開心淚流
淚水是甜的
很開心,因為想到很快觸著母體。
孤兒院已經改建了
當年她居住在這裡的
雖然眾寶寶不曾見過40年前的西貢
雖然眾寶寶不曾見過40年前的西貢,現在看起來還算是一阿先進的城市。
來到西貢的Phu My孤兒院,莉莉(Lyly Koening)抱著一個多月大的孤兒Hoang Vu
想起自己的身世,不禁傷心起來。
彼此都是孤兒,所以特別親切。
知識改變了寶寶,受個良好教育之後,對非健全的人士更友善。
Kim Lan Duong 拿著她當年寶寶的照片,感慨!
Tanya Mai是100名孤兒在英國倫敦的其中一位。每想到過去,她感顫慄。
Jennifer Nguyen Noone, 2006年出版的《越南》,刊登她的寶寶照片。
寶寶Julie Davis和她的女兒
她被列為10號嬰兒 – 從戰區救出的99名嬰兒中的一名 – 她曾在飛機上哭著不肯睡覺
倖存者
1975年4月4日兒童節,第一次執行任務時卻發生空難事故,造成153人死亡。
倖存者 Aryn Lockhart
倖存者混血兒toni_和她掉寶寶照片。
倖存者Tami Moore 被救出後,被安置在英國。
倖存者
來自各地的寶寶相約尋根。並去到1975年4月4日,第一次執行任務時卻發生空難事故,造成153人死亡的現場拜祭。
給澳洲養父母收養大的寶寶蘇菲,她沒找到母親,卻面對一位曾放棄孩子的母親真情對話,令她有一番感受。兩人以英語和越語交談,中間多了一個翻譯橋樑,反映了過去半世紀的悲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