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轉向電影界工作,第一部參與製作的電影是《等待黎明》,主角就是發哥 ── 周潤發。發哥跟其他自命「明星」的人不同,他完全沒架子,在工作期間,他都很準時抵達拍攝現場;餐飲時跟其他工作人員一樣,沒有額外的要求,待人很和藹,就算負責茶水的小工,發哥依然禮貌的「唔該」前「唔該」後。像發哥這樣的一位國際級明星,他可還有甚麼令人更尊敬的事情嗎? (侯思傑)
有!
上個月,發嫂陳薈蓮,參加一談節目時透露:「一共有 港幣56 億。」
這個身家簡直讓人驚駭。但更讓人驚駭的是發嫂後面一句話:「我們已把這筆錢百分只一百捐了出去,已設立好慈善基金會,手續也辦妥了。」
56 億,全捐!
年前,有人問周潤發:「發哥,你賺這麼多錢,給誰花呢?你又沒孩子……」
周潤發笑了笑,說:「這些錢不是我的,我只是暫時保管而已。」
這句話「不是你的,暫時保管,是啥意思?」現在,終於知道答案:一件不曾事先張揚的慈善事業,已經展開了!
簡單樸實的生活就是好
在《我要問發哥》的節目中,有人問發哥:「你用的是蘋果還是三星?」結果發哥說:「我用的是諾基亞。」
還是很舊款的諾基亞!
「我們其實並不需要太多資訊, 而是應該學會傾聽內心的聲音。」

http://phapluat.news/chau-nhuan-phat-don-cay-do-do-bao-o-hong-kong.html
http://phapluat.news/chau-nhuan-phat-mac-quan-short-tham-my-nhan-ben-thuong-hai.html
http://phapluat.news/vo-chau-nhuan-phat-lan-dau-ke-noi-dau-con-mat-trong-bung-me.html
做回普通人
香港,你問一位香港是市民在那裡可見到那些香港明星,他們會告訴你可往中環、銅鑼灣或九龍的尖沙嘴專賣奢侈品的地方逛下,隨時會碰著他們。但你想碰上周潤發,他們會叫你去搭地鐵、巴士站和菜市場,你隨時會碰上發哥。
發哥雖然貴為國際巨星,身家又高達 56 億元,但他出門不坐名車、遊艇,他就喜歡擠巴士、地鐵、渡船。所以香港市民調侃他是「賤骨頭」。聽到這稱呼,發哥笑得合不攏嘴:「我沒有司機或者其他工作人員,我的理想就是做一個快樂的普通人。人越成長,越發現,人生中真正難的不是賺多少錢,而是如何保持住一顆安寧的心,過著平凡而快樂的生活。」
鄭伊健有句話說得很到位:「當很多明星整天想著如何炒作自己時,發哥已經做回普通人了。」
他喜歡和小攤販聊聊天
在九龍城的一次飯局,演員曾江誇讚飲食家專蔡瀾「是這一區的皇帝。」蔡瀾聽了,趕緊搖頭:「我只能說是個熟客,九龍城真正的皇帝是周潤發。」
為什麼說周潤發是九龍城的皇帝呢?
「發哥跟這裡的攤販融成了一片,每一家店他都熟悉得不得了。見到店主就問長問短,連人家家裡的祖母都記得。這裡的店鋪就像他家的一樣,他可以隨意賒帳,吃完就簽單,幾個月結一次賬。」
發哥經常說說:「我喜歡跟店鋪的人和小攤販聊聊天,起碼知道現在的生活是什麼環境,你才曉得自己活在什麼地方。」
發哥喜歡泡在那些美食、嘈雜、吵鬧、歡笑與淚水中,他覺得這才是生活該有的樣子:「人間煙火才是生活的真諦。沒有了煙火氣,生活就是一場孤獨的旅程。」
2015 年 5 月 18 日,發哥迎來了 60 歲生日。60 歲,花甲之年,算是大壽了。可發哥這個生日卻過得極其寒酸:找了一個很不起眼的餐館,沒有邀請任何名流與明星,只有發嫂和他兩人,還有發嫂送的一個小蛋糕。
有個網友把發哥慶生的照片發上網後,迎來一片唉聲歎氣:「怎麼感覺這麼寒酸呢 ?」
「怎麼感覺這麼淒涼呢?」
但發哥自己卻樂在其中:「人間最有味的,就是這清淡的歡愉!」
真正朋友
吳孟達跟發哥借錢,他一毛子都不借,還很不客氣的說:「你自己解決!」
周潤發和吳孟達,既是同學,又是好友。兩人一起進無線,也一起走紅。但吳孟達走紅後,開始沉迷酒色和賭博,於是欠下 30 萬元鉅款。他被人追債,拿不出錢,只好去找好友周潤發。誰知發哥竟叫他「自己解決」。
吳孟達氣得咬牙切齒:「我這輩子最恨周潤發。」
就在吳孟達走投無路的時候,他突然接到了一部戲。這部戲,不僅幫他還清了債務,還讓他拿到了金像獎最佳男配角。頒獎現場,發哥向他道喜。吳孟達扭過頭,毫無理睬。事後,吳孟達請導演吃飯:「感謝你幫我走出困境。」導演說了一句:「你應該感謝的是發哥。」原來,是發哥向導演推薦了吳孟達。
發哥對導演說:「如果我拿 30 萬給他,他還是會在賭場上輸光,還是會在夜店喝到爛醉。」
這才是真正的友情吧!
不要孩子不遺憾嗎?他說:我們已經很幸福,不再奢求。
1986 年,發哥與陳薈蓮結了婚。婚禮上,陳薈蓮動情地說:「這一生,上天賜給我最好的禮物就是讓我成為周潤發的妻子。」
遇到發哥,她真的是賺大了。一結婚,發哥就把財政大權上交了。每月只留 800 塊零花錢,其餘所有片酬悉數上交。發哥對感情很是用心,發嫂喜歡吃蟹,所以只要蟹一上市,發哥就會買蟹煮蟹。
結婚 30 年來,發嫂每個生日,都會收到發哥精心準備的禮物。「他把禮物藏起來,讓我去找。每次找到禮物,我都驚喜不已。」
你知道發哥為何一直沒有孩子嗎?其實婚後第二年,發嫂就懷了孕。可就在發哥準備嬰兒衣物時,一個悲劇發生了:「7 個多月的胎兒,因臍帶繞頸窒息不幸夭折。」
痛失孩子的發嫂,整日活在自責與悲痛中。用了 7 年,發嫂才從悲痛中走出來。為了避免妻子再受生產的痛苦和不測,發哥就做了一個決定:不再要孩子。
感恩與陪伴
很多明星名流一有錢了,就出去找女人找樂子。但發哥結婚 31 年來,從未有過一絲緋聞,連娛記都懶得編他的桃色新聞,因為沒有人會相信。
有人問發哥:「你覺得愛情是什麼?」他說:「感恩與陪伴。」
很多人為什麼一輩子過得都不快樂呢,我覺得發哥說得特別好:「就是沒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人的能力雖有大小,但有一點是共同的,就是一個人找到了自己喜歡做的事,才會活得有意思有滋味。」
不拍電影的時候,發哥就喜歡背著相機到處閒逛。他喜歡攝影。如果說電影是他的事業,那麼攝影就是他的癖好。兩者缺一不可。一個人去看景,一個人去拍照,一個人回來蹲在暗房裡洗照片。「我真的非常享受這個過程。」
1997 年,香港回歸,發哥的姐姐偷偷拿了他三張照片,化名去參賽,沒想到竟然拿到了攝影大獎。發哥喜歡拍香港風貌,香港知名攝影師夏永康說:「香港拍風景最好的人是發哥。」
但發哥覺得拍得好不好不重要:「我就喜歡享受那個過程。」
看到沉浸在攝影中的發哥,也想起一句話:人無癖,便無趣。
人無癖好,就活得百無聊賴。人有癖好,功夫花在所癖之事上,物我兩忘,不是高人,便是妙人。發哥就是一妙人。
記者問:你為什麼喜歡爬山啊?發哥回答說:「我的人生座右銘,就是開心、快樂和健康,但是快樂和開心,都必須以健康為基礎。有好的身體才可以享受好的人生。以前我拍電影透支了好多,後來我漸漸懂得了:人生最大的錯誤,就是用健康換取身外之物。所以我現在要補回來。」
人活著,有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活著。
就是追求生存和溫飽。現在中國還有一部分人活在這個層次。
第二個層次:體面地活著。
顧名思義,就是要活得體面。別人有房了,我也要有房。別人有車了,我也要有車。別人當處長了,我也要當處長。就是追求一定的「名權利」,以求活得跟別人一樣體面,或者活得比別人更加體面。我們大部分人,都活在這個層次裡。
第三個層次:明白地活著。
明白地活著屬於精神層面的活著,就是知道自己是誰,知道自己內心真正想要的什麼,所以生活就刪繁就簡,砍掉外在多餘的東西,去追求內心的自在和豐盈。正如漫畫家蔡志忠所說:「每塊木頭都可以成為一尊佛,只要去掉多餘的部分。」
發哥就活到了第三個層次。他把生活中多餘的東西,都毫無猶豫地砍掉了,然後活出了一片「素與簡」:陪伴一個懂我的愛人,專注一件喜歡的事業,尋覓一個悅心的癖好,交往幾個如水的朋友,鍛煉一個健康的身體。
人生之大幸福,就藏在這素簡的平淡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