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小學的時候,有「習字」堂,也把「習字帖」拿回家作功課;更有比賽,習字寫得好,得老師讚賞,便會貼在學校樓下樓梯走廊的報告版,讓同學欣賞。
習字就是臨摹,臨摹就是模仿。喜愛繪畫的人,也由臨摹開始,換言之,也是由模仿開始。事實上,一切藝術都是源於生活。藝術就是模仿生活。

在新年的一次聚餐,會長燦哥打開他的電話給我看他所臨摹的幾幅西洋畫作品,他顯得很滿足的對我說:
「思傑,你都知道我以前是畫「行貨畫」的,最近,我從畫書中見到很多細致的西洋宮庭油畫,內心很佩服,可惜以前為生活,沒有時間畫。現在退休了,不受時間限制,最初只想試試臨摹,誰知一試就遇困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原來畫宮庭畫,是要柔軟的畫筆,我畫風景的工具不合用。用顔料的軟硬度也很講究。臨摹時,领略到創作者的苦心經營,我就不期然的更加要用心臨摹。當完成之後,雖然還有不足之處,但我己經很滿足了。你可知道我要用兩個多月才臨摹一幅。不過,我都覺很值得呢!」
看到燦哥那陶然自得的樣子,也替他開心。
燦哥在1960年代來香港,落腳之後,首要就是先為生活,於是畫行貨。所謂「行貨」,就是臨摹一些流行的畫,交給藝廊賣給遊客。「行貨」可不是「負面」詞,完全是一個非常正面的詞語,因為這是生活一部份。
無論如何,能夠像燦哥那樣,沉醉於歐洲宮廷油畫,感受那個時代的燦爛氛圍,給生活增添奕奕的神采,豐盛了人生,一樂也!



(侯思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