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咖啡茶水之餘,執到一篇與咖啡有關嘅文章,寄給侯老總,算係找咖啡數,喺佢間茶檯踎咗咁多輪,再唔放低多少碎銀,就顯得「黐飲」得太過了。
講起咖啡,凡係在西堤成長之人,幾乎個個都有咖啡癮,不但有,而且係十分大癮。一大早,如果冇杯咖啡落肚,便覺週身唔妥,唔只開工冇精神,重兼火氣大,成日揾人鬧交。連街頭阿婆賣嗰碗紅豆沙都𢳂少好多。
大約1954至 1960年前,南越剛獨立,又要安置成百多萬從北越南撤嘅難民,又要發展經濟,所以當時所謂嘆咖啡,比較簡單而同一,多數在街頭茶檯,伙計捧來之後,各自加糖。當年,其實連砂糖,尤其飲咖啡的白砂糖全係入口貨。慢慢飲,一邊吧啦吧啦打牙較,或者打開報紙,讀一輪,之後就與隔離枱各位「賢達人士」,交換心得,直到食完一碟點心,或一碗粉麵,飲完杯咖啡同兩杯茶之後,就一聲珍重,各奔前程 開工去也。直到晚飯後,又三三兩兩,重聚一堂,或報告日間所見所聞,或交換情報,又加兩杯茶水之後,各自找數,穿回木屐,互道晚安,明朝再見,便各自歸家安寢。周而復始,時光流逝,好寫意也。
後來戰爭爆發,越打越烈 (唔好問點解!),但經濟亦有突破之發展。在中部高原,由南撤來的農民屯居,墾殖的農莊,亦成功地發展。年年豐收茶、咖啡,各種高原特產的蔬果,充斥市場,甚至出口。特別是咖啡與茶,是稻米和橡樛之後,出名的農產品。邦美蜀的咖啡,在國際市場上,大大有名。其中又以Mocca 咖啡最香。而越南由初步工業化而建設的各類工廠,亦已生產出足夠的民生必須品如白糖、紙張、玻璃以及各類布料,包括各合成纖維織成的布料,化工廠 ……等,人民生活水準亦大大提高,加以教育的普及,所以品味都唔同晒。
當然喇,有好嘢梗係先益自己人囉。所以連街角,路口的茶檯裏用布袋煮出來的唐人式咖啡都非常香,而每個茶檯聲稱係自己炒咖啡豆,各有秘笈。真至60年代中開始,戰亂頻頻 政局不定,又加緊徵兵,年青人日漸對前途不只失望,更加多的是迷茫,特別是對西方傳媒的「迷信」。此時也,音樂咖啡室便大行其道。越南人又素有嘆法國滴漏式咖啡的習慣,又有本土生産的靚咖啡。此類咖啡室專做年青人生意,店內裝飾甚有品味,而又有當年最新式的磁帶唱機,一卷帶可放幾小時,專播放反映當時社會的音樂,戰爭中的殺戮、生離死别、故鄉情、國家義。在戰場上,兄弟、朋友同伍之間的生死情義……這類訴說戰亂之苦的音樂,很多是由戰地軍人創作,那個年代的年青人,人人都可以「唱熟」幾首,特別是1968年,戊辛新年之亂之後 戰爭歌曲更是每音樂咖啡店必備。而咖啡亦越冲越靚了。
大逃亡之後,流離失所的「南越船民」,在異地立足的同時,亦把這種坐在小木櫈上,邊嘆老式滴漏咖啡,邊聽忬情音樂的生活情趣帶到世界上去,越式咖啡店亦打響名堂 (按),令很多人忘記了這種喝法的「來歷」了。

(按) 跟着「南越船民」,而揚名世界的,還有越南「麵包夾豬肉」、越南牛肉粉、越南春捲(生捲與炸捲)、越式咖喱牛肉、越南米碎飯(加豬皮絲撈抄米粉),甚至唐人粉麵,及侯老大抔雪啡……而識食之人更中意係Kho豬肉(魚水滷豬肉)。
侯思傑:
哈哈哈,你搞錯嘞,長江兄,新會校友間茶檯係唔收錢,只係收稿 / 文章、圖畫同相片,總之放得上校網嘅嘢都收,但就係唔收錢。
飲「雪啡」只係初來香港,乜都唔識,所以先至會叫雪啡。原來香港係冇雪啡呢樣嘢,只會將飲品放入雪櫃冷凍,例如啤酒都係冷凍。但,越南以前就加嚿雪落去飲,或者係因為以前凍櫃唔普及。
講到咖啡,真係要好長篇大論先至講得完。例如你選嗰篇「布達佩斯」文章,搞到我好想寫翻篇,只係最近好忙,仲有8個星期,我齣劇就要演出,所以分唔到心。
聽你講,當年越南嘅咖啡店播音樂,我想起有一首好短嘅越南歌,只得分幾鐘,叫Vietnam。係一位美軍行軍時執到,之後帶返美國,1998年出版,由佢哋將呢首清唱嘅歌重新編曲,收錄喺張“Celestial – Spirit House ”CD裏面。
大家聽聽,聽完來茶檯打下牙較啦。
鞋….(係深沉的, 無奈的, 又想表達不滿的,帶有抗議性的,一吐心中的感覺的嘆息聲 !–咁嘅白話文, 夠哂現代夾先進喇啩)
人與人之間, 就算用同一種語言,文字, 出身于同一間學校, 由同一班老師教導,又係同輩的人, 事實上都時時會有 “我咁講,點解佢硬係唔肯明"嘅情況出現. 唔係間中,而係週時會有咁嘅情況.連詩聖杜甫都要嘆曰: 信知巴啦易,反是溝通難— 千年來都冇乜改變.
好似有位西方嘅聖人曾教導世人曰: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所以踎咗喺閣下間茶檯咁多次,咖啡之餘, 重灌咗好多茶水, 找數乃正常之舉, 而鄙人所謂銀両者也, 當然唔會係封建落後的,萬惡的舊制度的乜乜通寶之類的銀錠,亦非西方(唔計蘇聯老大哥!)資本主義的,帝國主義的鷹洋, 美金等等, 皆因鄙人係百分之百先進的, 覺悟性甚高的"無産皆級者是也. 唔揸枝俄製衝鋒槍篤住班萬惡的,剝削的茶檯主人, 叫佢哋交伐清楚罪惡,同叫佢交還所有作惡積下的全部財產, 土地, 房屋,而至一件衫一條底褲, 清清楚楚, 然後, 趁月黑風高, 施展獨門絶技, 押往新經濟區, 令其自生自滅, 已經係人道非常了, 邊有銀子吖 !
但係, 現時係二十一世紀矣, 馬嘍都識包片,著褲啦, 何况係鄙人? 便放下幾行所謂 “墨寶", 以代銀子, 唔係就點算係 “新會"門生呢?
依家計清咗條咖啡數, 再嚟傾吓嗰首由一個美軍執到嘅越南歌.呢首歌應該叫做 : Con đường xưa em đi — 你(即亞嬌)曾走過的路. 這首歌應該是60年代末問世的. 內容非常情埕埕塔塔,就講話 : 當日, 阿哥睇見阿嬌明日就要于歸, 就留低一首詩賀阿嬌上花車, 兩個人在當晚相對喊咗一大塲, 明早就如 “田雞過河", 阿嬌穿嫁衣去夫家, 條友就披戰衣奔赴戰塲.— 今晚, 兩個, 一人一 噠, 不約而同, 舉頭望 “阿恒姐姐",哭餐飽 !!
呢首歌成幾分鐘咁長,點算係短, 可能班美國佬, 習慣咗食快餐,所以支歌都整到好短, 冇頭冇尾, 連辣椒魚水都冇,唔知似乜.
依家寄上一個呤, 係呢首歌嘅正本, 應該係1975年以前錄音嘅. 正牌阿哥同阿嬌嘅 “月下對唱".
算係落訂下餐咖啡,係咁先.
請各位從越南來的學友共欣賞, 咖啡數已找清了.
讚讚
鞋……呢次輪到我鞋嘞,原來老咗連幽默感都冇埋,一向自詡好有英式嘅自嘲幽默,其實,到頭來一係半桶水,一係唔湯唔水,但肯定唔係「淮南橘,淮北枳」嗰水。
我舖上網嗰首鬼佬版嘅“Vietnam”,因我唔識越文,變咗佢唱乜,我完全唔識。不過,呢首咁短嘅“Vietnam”,出現兩個唔同來源嘅版本。一說係美軍在行軍時執到錄音帶,但只有分零鐘係聽到,所以先至會用Vietnam來命名。另一說係大6所謂「自衛還擊戰」,打入河內,有軍人執到而收埋,到咗有機會去到西方,然後從新編曲,收錄在那張CD內。邊個真,邊個假,都冇所謂,反正「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但,唔知係咪編曲,加咗好現代多料入去,例如直昇機聲,變成同youtube嗰首好唔同。
無所謂啦,反正都係在「新經濟區,生唔生,死唔死嘛」。
讚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