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春是越南共和國第一任總統吳庭琰的兄弟吳庭瑈的妻子,她生於復活節,卒於復活節。
鍾長江文選

1950年代,吳庭琰出任南方越南共和國第一任總統,當其時,南越人有槍就是草頭王,軍閥勢力強大、宗派武裝力量強大、山頭林立、治安混亂、貪腐嚴重、整個國家一派亂像。吳庭琰推行國家革命,以強力及智慧收拾舊山河,慢慢把國家引入正軌。吳庭豔的弟弟吳庭瑈是總統的政治顧問,他是一位堅定的反共者和改革派人物,組織能力很強,但性格內向、不拋頭露面、不會見記者、不出風頭,與妻子陳麗春全力輔佐哥哥事業,每天超負荷工作16小時以上。
日內瓦協議把越南一分為二,形成河內、西貢兩大敵對陣營。分割甫始,即刻有大批北方難民逃往南方,其中大部分是華僑和天主教徒。在短短4個月內,南方為此修建了25,000間永久住房和15,000間臨居所,安置了33萬難民。這項艱鉅工作的具體負責人就是陳麗春。陳麗春每日一大早去難民營探訪,黃昏時分回到總統府,接下來是打掃衛生、清理辦公室。
在南越共和國誕生第二年,地方軍閥與政府軍交戰,陳麗春帶領一班天主教婦女直奔火線,以一己纖弱文秀之身跳到軍閥坦克上高聲大喊:「有種來抓我!」(後來俄國有一個叫葉爾欽的大男人也突顯了這份膽量)終於,她以自己的勇氣和膽識逼退了軍閥。陳麗春還發起組織了婦女兵團(她的長女也是其中一員)、發起領導了婦權運動、在國會提出一夫一妻製法案並禁止離婚。
當議案被全票通過時,她卻流淚了,因為她知道這個法律也無情地拆散了一些真正恩愛的婚外情。陳麗春還有效地推行了禁賭、禁舞、禁菸、禁娼,令國家和社會有了一個健康發展的環境……
1963年陳麗春因其巨大的國際影響,登上了美國《時代週刊》、《新聞週刊》和《生活》雜誌封面,超過了亞洲另一知名女性宋慶齡的 「上座率」。

然而,陳麗春令人讚佩之處還不止這些,喜歡閱讀書籍的她還是一位天才的敏感政治家(這是我斗膽給她封的名號)並且具有前瞻性。早在1961至1963年間,她就斷言 「美國報紙已經被共產黨收買,共產黨的策略是針對新聞界和教育界,它爭取著名的報紙和學校,《紐約時報》和哈佛大學便是對象。」 她認為:「美國一些報紙正分化政府內部的團結,在替共產黨做宣傳。」
陳麗春黑白分明、水火不容,在意識形態上,她一向厭惡中立,對南斯拉夫沒有好感,與共產專制死磕是她的基本態度。她認為:「現在是台灣反攻大陸的良好時機,我不知道蔣介石還在等什麼?而且,一旦反攻,我們就開闢了五條戰線,如南韓、台灣海峽、南越和中南半島其他國家。」 這裡,我再加一個蘇聯,那時,中蘇關係已然惡化,蘇聯東線牽制著中共大批軍力。國內民意則是對共產黨由希望到失望到痛恨到盼著國軍前來救民眾於水火之中。
但是,陳麗春有所不知的是,蔣介石本人一直想打,卻被美國壓住不能動彈。

陳麗春最惹人爭議的是對南越佛徒自焚的評議,說他們是「barbeque」(燒烤)。此話一出,舉世嘩然,人皆無法接受。
說到這個事件,我想講一點背景故事:南越佛徒鬧事其來有自,自焚只是後來的高潮。在整個佛徒群集式抗議中有一位重要的幕後操手,他就是釋智廣。釋智廣早年學佛,後來加入胡志明領導的越盟,哥哥是河內政府幹部、弟弟是河內公安幹部(這些均不為外人知)。釋智廣在關鍵時刻現身西貢可謂有備而來。
釋智廣精通中文、越文、法文、英文,與美國駐南越大使官員過從甚密,他「目光銳利、講話引人入勝、具有催眠師般的煽動魔力」。釋智廣組織的佛徒示威抗議能量巨大,有大本營、後勤、交通、文宣、記者招待會、後備力量等等,完全是老道的政治行為。南越政府後來對佛徒清剿時,釋智廣從大本營跳過一堵牆進入美國援助總署,人皆稱此「佛跳牆」。

剛抵埠還沒來得及上任的美國駐越大使羅奇拒絕交人,給他批了「政治避難」。此時,羅奇正在緊鑼密鼓策劃南越軍人推翻吳庭琰政權,利用一切機會製造社會動亂是他的目標之一,它是政變的輔助外力。羅奇釋放出的信號給了反吳庭琰的勢力以極大鼓勵,再經國外媒體渲染,被助長起來的反政府聲勢猶如雪崩勢不可擋,連軍方也開始動搖。
與當年馬歇爾干涉中國內政導致蔣介石東北停戰一樣,美國也在干涉南越內政,其共同特徵是:打壓堅決反共的國家領導人。打壓的唯一理由是當局「獨裁、不民主。」(關於這一點,我今後擬專門文章批駁)。吳庭琰執政8年後終於被美國策劃軍人政變推翻,吳庭琰兄弟倆在押解他們的裝甲車內被屠殺。當裝甲車把兄弟倆遺體載到總參謀部時,將領們既懊悔又悲傷,有些將領流下了眼淚。這時,澳大利亞駐南越大使親自駕車趕到,他奉澳大利亞政府之命專程來接吳氏兄弟去澳大利亞避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