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淚交織的感恩 (二) / 錢躍君

images 2

續——1979年越南華僑的死亡航行和德國社會的救援風潮 (II)

撰文:錢躍君

2017-07-10 (37)

只要生命猶在,在廢墟中尋回天堂,照亮人生。

1978年5月27日中國宣佈接受華僑回國,派出兩條船去海防和西貢。越南要求華僑在三天內離境,中方希望延長幾天,雙方談不下;6月16日越南正式拒絕中國在西貢設立領事館,直到7月28日雙方談判破裂,中國召回去接華僑的所有船隻——12月中國決定對越宣戰。

7月之前,有18萬北越華僑逃亡到中國。而南越地區靠海邊,沒有接壤的國家,華僑的唯一出路就是從海路離開越南。從海路必須向蛇頭支付偷渡費,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支付得起。很多家庭為了支付偷渡費而傾家蕩產,有的家庭只能湊滿一人的偷渡費,就一人出走。這種偷渡的背後是政府的默許,受到政府的監視。越南政府發覺這是一筆好生意,香港蛇頭的一艘能超載到2500人的破船就能獲利1000萬美元,怎麼能讓蛇頭獨佔。於是自己做起了蛇頭生意,開出即時超載也只能裝幾十、幾百人的小船,甚至橡皮船,價格是每人10兩至20兩黃金。一場悲劇式的越南華僑世紀大逃亡,就這麼開始了。

2017-07-10 (33)

天葬——茫茫大海上的華僑絕望之路
  
逃難船隻想逃離越南,但逃往哪裡?最近的就是向南逃往馬來西亞和印尼。這些簡陋的船隻,沒有指南針,沒有海圖,全憑原始感覺航行。許多難民船經過泰國灣時遇到海盜,全船被洗劫一空,婦女被強姦輪奸。於是,後續的船隻能繞道泰國灣,航行更長的海路逃亡,這又冒著更大的海洋自然風險,尤其是那裡無法預估的強烈季風引起的巨大海浪。缺糧,缺水,疾病,灼日……許多船隻還沒有到達馬來西亞,就被海浪吞噬。
 
經歷千辛萬苦、沒有被海浪吞噬的難民船終於到達馬來西亞,卻被馬來西亞拒絕上岸,又被重新趕回大海,只能在大海上沒有目的地航行。有的船距離上岸只有幾十米,船沉了,光天化日之下看著一船人活活淹死,這就淹死了幾千人。有的船民儘管被臨時容許進入一個海上孤島,等待救援,孤島上人滿為患。

一艘難民船想駛向更遠的澳大利亞,已經經歷了兩次海盜搶劫。在海難呼救中,總算遇到一艘開往澳大利亞的商船。商船不敢接受這麼多難民,與澳大利亞聯繫,拒絕接受。相持之下,難民船隻能做出最絕望的行動:沉船!眼看這艘船將要沉沒,上千難民將要罹難,這艘商船出於人類最最基本的道德底線,只能把難民們營救上船。通過商船與各國聯繫,希望有接受這些難民的國家。儘管沒有找到一個接受國,但越南華僑的悲慘情景首次公佈於世。

美國三大電視臺聞訊後,派記者——許多還就是越戰時期的戰地記者,剛回美國——乘坐直升飛機趕往南海實地採訪,通過電視螢幕向全世界播出,才讓全世界首次親眼目睹越南華僑的悲慘。當時有兩幕電視節目是這次悲慘事件的標誌性情景,成為越南華僑獲得全世界——主要還是歐美社會——同情和援救的轉機。

一個標誌性的是1978年10月的「海虹號」難民船,載著2500位難民。經過長途航行終於到達馬來西亞,被拒絕上岸;只能再前往菲律賓,也被拒絕上岸;再前往香港,依舊被拒絕上岸。這艘船隻能沒有目的地地在公海上航行,兩個多月了,這不等於全船人在等待死亡、走向死亡?美國記者坐直升飛機上船,實地拍攝這座難民擁擠不堪的海船。按照當時德國《明鏡週刊》對船上情景的描述:「小便的騷臭味像一層雲霧籠罩著船艙,糞便和汗跡環繞船沿,有些人靠著船欄,有些人無聲地躺在生銹的甲板上。」   (待續)

難民潮2

 當所有化為烏有,活著就是勝利!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