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奧黛:一個讓人著迷的名字

奧黛
奧黛:女性國服

來到一個聚會,見到其中幾位女性朋友正在談話,談得興高采烈,於是走過去趁熱鬧。她們一見我到來,便一輪嘴的對我說,越南「奧黛」是怎樣的漂亮、怎樣的迷人。我聽了半天也未能弄清楚,越南「奧黛」究竟是啥?

啊,「奧黛」,原來是指越南的女性長衫。

但,怎麼會有一個如此漂亮的名字呢?

眾女生反而取笑我在越南出生,竟無知越南「國服」。

長衫確實很迷惑,小學時上越文堂,越文老師穿上純白的長衫來上課,我的視線不由自主的設定了自動格式,焦點永遠停留在老師身上。今天,長衫有了一個美麗的名字,當年費盡的視力,一點也沒白費。但,它她的來由……啥?

原來是由越文的 “Ao Dai” 音譯而來。

是誰將長衫譯得這樣漂亮,還給她在美學上增添了一個充滿典雅且貴氣定義呢?

在三個以華文為主的地方,同時使用英語的只有香港和臺灣,還有大陸,三個地方都不曾注意到越南文字的D字是有兩個音,分別只在那短短的一畫,因而將本來兩個音都讀成英語的 D ❨啲❩音。

“Dai” 讀起來像廣東話的『大』。

“Ao Dai” 很明顯是音譯,且是以國語的音來譯。那麼會是那個地方譯的呢?

香港向來以廣東話為日常語言,若由香港來音譯,分分鐘會譯成『淆底』。所以,「奧黛」一定不是香港譯。

難道是大陸譯的?

大陸人的腦袋構造跟其他人不同,若有讀過柏楊的《醜陋的中國人》、或魯迅所寫的小說裡頭的人物,就不難發現中國人的腦袋所隱藏的懦怯,須要無時無刻的自欺欺人。魯迅:「中國人的不敢正視各方面,用瞞和騙,造出奇妙的逃路來,而自以為正路。在這路上,就證明著國民性的怯弱,懶惰而又巧滑。一天一天的滿足著,即一天一天的墮落著,但卻又覺得日見其光榮。」

好可憐啊!

所以,對他們來說,就算是翻譯也要有一個暗藏機關,也就是英文經常說的 “hidden agenda”來防範,到最後不惜陷別人於不義。因此,若要他們去譯,便要視乎對像是啥。若是同路人如Dzhugashvili,便譯成史太林,夠偉大了吧?、Lenin譯作列寧,雖然尾音是NIN(年),也能譯成寧。至於美國前第一夫人Michelle,香港本來已經有一慣常且漂亮的譯名叫「米雪」,轉到他們手中卻譯作「米歇爾」,言外之意是含侮辱性的「米(食飽)歇(就訓啦)爾(你)!」

另一個是美國官方沿用很久的州名「維珍尼亞州」,但他們硬要把別人的州名改為「弗吉尼亞州」。不要以為有個「吉」字就是萬事大吉,魔鬼在細節,「弗」是解作「不」,也就是說「不吉尼亞州」。這就是中國人的腦袋所思。還好,“Ao Dai” 沒落在他們手中,否則……我敢肯定會譯成輕的是「奧呆」,重的是「噢,獃子」(請用普通話讀)。

奧黛4

三個地方去了二,剩下的只有臺灣,一定是她譯作「奧黛」。

臺灣一直很重視文化教育,讀書風氣又很盛,尤其在上世紀的60年代,出版業很發達,因而也讓在香港的我們得益不少,長期吸收他們翻譯的世界文史哲,豐富了我們的視野。1980年代,臺灣人富裕後,經常出國擴闊視野,虛心吸收別國的文化,所以才會將“Ao Dai” 譯出「奧黛」這樣淋漓的雅典主義名稱,從而表現出臺灣人的世界公民的典範。

謝謝你,臺灣朋友!   (侯思傑)

奧黛5

1 Comment

  1. 鄙人一向都甚為佩服侯老大,文武雙全,見多識廣, 好似古典漫畫主角"王龍烏"話齋 : 識講幾國英文.問你怕未? 偶有人問起佢, 鄙人就立刻非常驕傲咁話 : 哦, 佢係我地越南,堤岸, 平西新會小學之校友也 ! 嘻嘻嘻嘻嘻
    今日拜讀佢關於越南長衫中譯名稱嘅文章之後, 忽發奇想.要唔要助佢一臂之力呢? 語云 : 路見不平, 理應拔keyboard 相助吖 ! 故此便敲敲篤篤曰 :
    – 話分兩頭 :1) 越文之讀音, 2)越南長衫點嚟.
    1) “Ao Dai” 很明顯是音譯,且是以國語的音來譯。那麼會是那個地方譯的呢?"(引)
    —- 在越南以外啲唐人, 華人, 中國人等等,冇幾多個會知道,直到20世紀初,越南的官方文字是漢文加以漢字來記音的喃字- Chữ Nôm(好似古西夏文或大遼嘅契丹文咁), 而日常口語, 其實已經有好多越化咗嘅 “唐音".如此處的Áo 字, Áo者唐字襖也.越化之後,用來統稱上衣,即衫是也. 法國佬統治越南之後,嫌越文又有漢字又有喃字太難,加以佢哋除咗歐洲語,乜外語都唔肯學,重將越文拉丁化,質畀越南, 成咗今日越文咁嘅番鬼字樣,用羅馬拼音法書寫,但為了讀得出越南話, 就加減或變咗啲,如此處的 DÀi 字的 D 韻發音為 Z 韻.
    Áo Dài 讀做 AU上聲(如 C-OW) Zai 平聲.
    Áo Dài 就係長衫咁解.而今日嘅越南長衫嘅來歷, 就半匹布咁長了 !
    2) 侯老大曰 : “長衫有了一個美麗的名字,當年費盡的視力,一點也沒白費。但,它她的來由……啥?"(引)
    越南人自從法國佬嚟咗之後,又見到日本明治維新咁成功, 佢哋亦要發憤, 樣樣學鬼佬,連衣飾都要維新,著西裝,穿鬼鞋,而女性服裝, 當時風氣都唔係咁開通,女人又冇乜所謂社交活動,但都開始心郁郁,但係穿著呢 ? 學鬼婆又太肉酸, 點算? 好彩當時中國有個 “五四運動",改良咗嘅旗袍出晒風頭,一時好多女仔要着旗袍, 攪到個社會幾乎反轉, 分開兩個陣營互噴口水.
    當時 , 30 年代初,有一位年輕嘅畫家好出名, 叫做阮吉祥, 因為祥與牆同音, 佢就自己起咗個法文藝名, Le Mur, 即係牆咁解. 佢見班友口水多多, 就實行自己郁手,將越南傳統女士嘅長衫 “四身襖"(Áo Tứ Thân)配合旗袍,如高領,揸腰,兩邊開义,前後只有兩擺而唔係四片,但依然保留長褲,咁就成咗今日越南女仔嘅 “Áo Dài", 呢款長衫就叫做 Le Mur 款長衫(Áo dài Le Mur), 大大有名. 後來陸續有不同嘅款, 如冇領,開胸嘅 “吳延柔夫人款", 冇領或低領, 較鬆身嘅女學生款, 1975年前盛行嘅 La Gran 款, 衣領高2公分, 闊袖口, 寬腰, 衣擺只及膝, 衣上印顔色鮮艷大圖案, 非常高雅而活潑, 冇今日嗰哋不倫不類, 亂咁抄襲嘅唔知乜款 !
    令大作中圖片上,嗰幾個長衫女仔, 穿嘅正是1975 年前,美麗端壯嘅古老之款也.
    而設計Áo dài 的 Le Mur – 阮吉祥先生, 在 1946 年就被腦中穿上列寧裝嘅土匪解決了, 罪名好似係 : 散佈 “頽風敗俗"咁話喎, 享年 34 歲.
    嗚呼 !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