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少蘭
每次香港區的同學聚會時,大家都不約而同而又不厭其煩的提起我在小學時的三位女神:紀秋華、李玉珍、葉少蘭。
書友劉華在越時期,跟第19屆校友葉錦和是街坊,兩人來往甚密。葉少蘭是葉錦和的妹妹,劉華因而與她熟絡。每次聚會,劉華總會重複的告訴我們, 40年前仍在故鄉時,他所知道的葉少蘭:
「葉少蘭輟學之後,在一家電池廠工作,她還未結婚。」
以上這番話,幾十年來不斷被反復的灌輸,在腦海中凝結而變成了事實,印證了一個道理:謊言說一次是謊言,說上十次就變事實。當然,我不是說書友在說謊言,只是他將最後所知的事實不斷重複,令我幻想著女神仍在故鄉生活。
兩個月前,他和陳其發回越南探親,我叮囑他無論如何都要替我打聽葉少蘭的近況。幾天之後,接到他的WhatsApp說,葉少蘭早已移民加拿大。不幸的是,她早幾年已離開了。
Grieving! 《我的第一位女神》
《校友年鑑》
兩個月前,我提出在年底或明年初出版一本「校友年鑑」的構想,徵求大家的意見,反應出乎意料的冷淡。得到回覆的屈指可數,反應較正面的校友,只有陳錦達和鄧振權,其餘的三幾位的反應甚負面。得到如此的回應無疑是難受,但細心去想,又屬必然。
我經常向同學校友提出1919年「五四學生運動」時的一個口號,就是「手寫我口」。這句話看似很簡單,卻隱藏著一個潛台詞 (unspoken word / hidden agenda),那就是「心中所想」。若心中沒想要口說的話,手無法幫上忙。
我說有這樣反應是「必然」,是根據這一年來所接觸到的書友,他們寫的和所讀的非常別樹一幟。畢竟,數十年前,本來大家都有一個好家園,不幸卻遇著一群窮凶極惡、窮兵黷武的不律頭,掌管別人的生活,把文明的軌道破壞至體無完膚,令大多數人在文化斷層之下度日。突然,當那一個早上,張開眼睛時,發現那群不律頭不知是出於悔意還是無能,築起了一條嶄新的橋樑,企圖把中斷數十載的斷層接駁回來。可惜,對很多人來說:為時已晚!
無奈,我只好決定放棄那個「校友年鑑」的念頭。Woeful!
既然要取消,也不能無所作為,自己卻要忙著十月的演出,於是找來好朋友海倫協助。Thanks, mate!
齊柏林
我和很多人一樣,非常仰慕很有才華的攝影師兼導演齊柏林。齊柏林生於臺灣,成長於臺灣,忠誠於臺灣。他拍的《看見臺灣》,每個影像都感動著我們。
突然,傳來他的噩訊,尤其當中華民國正面對多事之秋,失了一位守護臺灣的忠貞者,非常可惜。但,無論如何,臺灣無懼暴風雨!
總統說:「更大的挑戰,只會帶來更堅強的意志。臺灣人的信心,不該也不會被輕易擊倒,我們會屹立不搖!」
是的,多難一定會興邦!Moved earth and heaven; that which we are! (侯思傑)
《看見臺灣》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Iq0cMghn5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