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香港文化博物館設立「金庸館」於2017年3月1日正式開館,免費向公眾開放。
「金庸館」展出約300件展品,包括首度展出的《笑傲江湖》手稿。此外,還有一個多媒體互動專區,讓一眾金庸迷在遊覽展館時,仿效郭靖出招,感受金庸筆下的武術世界,以及其創作心路歷程。
展覽設有17個多媒體裝置,館方首次引入「高手過招互動照相區」,市民可化身郭靖、楊過、令狐冲等武林高手,屏幕會顯示市民做出的武俠動作,並將其融入漫畫中,恍如置身小說場景。館內亦設有「繪畫.金庸」的附加展覽,展期由即日起到本月27日,展出150幅以金庸小說為題材的畫作,當中包括漫畫、水墨畫及白描等。
李志清:畫作再創作武俠世界
為配合金庸館開幕,香港文化博物館設有為期28天的「繪畫.金庸」展覽,展出不同畫家筆下的金庸武俠世界,包括本地畫家李志清的150幅漫畫、水墨畫等。李志清表示花了3個月籌備,當中48幅以網紙製成的漫畫,呈現多個武俠小說場景,另亦畫了多幅白描水墨畫,以簡約線條表現出細節。
李志清說與金庸的合作關係良好,他亦有較大空間可自由發揮,從小說情節再構思出他心目中的武俠世界。其中一幅白描水墨畫的情景描寫《鹿鼎記》中,韋小寶於麗春院的日常生活,金庸沒着墨描寫該場景,李志清形容該畫作是他對武俠世界的「再創作」,他想象當時的麗春院會發生偷搶物品、男女大庭廣眾親熱、眾人大魚大肉的情况,並將此呈現於畫作上。
展館亦會展出雲君《神鵰俠侶》插畫、董培新繪的《神鵰俠侶》以及王司馬《書劍恩仇錄》插畫等,展區設於文化館1樓聚賢廳。
文壇巨匠查良鏞
「我所寫武俠小說中的男主角,陳家洛、袁承志、楊過、張無忌、令狐冲、韋小寶,都是大吵大鬧一番後悄然歸隱。」外號查大俠的查良鏞,如今已歸隱,所以沒現身2017年2月28日開幕禮,而他這番話是刊登在開幕的場刊中。
文壇巨匠查良鏞,自小愛閱讀,最愛的經典名著是《資治通鑑》,他曾於1997年撰文,提到讀書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事,僅次於呼吸、喝水、吃飯、睡覺。他筆下的故事不但膾炙人口,更在過去逾半世紀一直啟發電視、電影、電台廣播、舞台劇及繪畫等創作,直至近年潮流電玩和各類文創產品,還是深受金庸小說影響。
查良鏞1955年以筆名「金庸」在香港左派《新晚報》發表首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大受歡迎,直至1972年完成《鹿鼎記》後封筆,共寫了15部經典武俠小說,讀者遍及全球,被譽為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武俠小說作家。除《越女劍》,其餘14套作品的首字更聯成一副七字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 笑書神俠倚碧鴛」,部分小說在角色及情節互有關連,包括「射鵰三部曲」的《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和《倚天屠龍記》。
除創作小說,查良鏞等於1959年在港創辦《明報》,是本港報業重要人物之一。 【明報專訊】

香港文化博物館位於香港新界沙田市中心,是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的一所綜合性博物館,內容涵蓋歷史、藝術和文化等範疇。博物館耗資超過8億港元興建,2000年12月17日正式對外開放。館內設有12個展覽場館,陳列面積達7,500平方米,是香港最大型的博物館。
香港文化博物館地址: 沙田文林路1號
開放時間: 今日營業 · 10:00–18:00
電話: 2180 8188
金庸館開放時間:
星期一、三至五,上午10時至下午6時。
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 上午10時至下午7時。
星期二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