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拜讀了一篇鴻文,《我校新㑹》作者是鄧文權想必也即是鄧濟權學長吧!
該篇文章內容非常詳實精彩,把母校的成立過程,建校的原由,有關的人物,當時的環境及後的時勢都一一描述得一清二楚,令人了然母校歴史,其內容之豐富,是不可多得的有價值海外華人教育文獻史料啊!
據其昆仲振權學兄介紹:文章是在1989年(二十七年前)刊登於灣區 中南報,相隔二十多年的今天,卻不謀而合與我先前早在數月前已寫下未發刊的一篇母校生活點滴《來頭不小的校董》正正是談及一個當時的社會知名人士劉公明志先生,母校校董是也!今不避狐尾續貂之嫌,送刊拙文如下,供校友分享,以博一粲!
在新會小學讀書期間,每逢有舉辦什麼慶典,例如雙十節國慶紀念日之類,在講壇稍後旁邊,時常不難發現一位正襟危坐,帶著一副嚴肅拘謹臉孔的長者,他就是我們學校的校董劉明志又名劉德「革命同志」.因為其鼻孔上崩了一小塊肉,留下一個小疤痕,坊間認識他的人,背後常常謔稱其為「崩鼻德」.
當全體學生列隊在禮堂內,紀念大會宣布開始,師生一齊肅立,向國旗,國父遺像行三鞠躬禮,跟著唱國歌:三民主義,吾黨所宗,以建民國,以進大同…….,唱校歌之後,接著 呂仁軒校長面向國父遺像,低頭恭讀 總理遺囑:
『余致力國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國之自由平等。積四十年之經驗,深知欲達到此目的,必須喚起民眾及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鬥。現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務須依照余所著建國方略、建國大綱、三民主義及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繼續努力,以求貫徹。最近主張開國民會議及廢除不平等條約,尤須於最短期間,促其實現,是所至囑。』
誦讀遺囑完畢,呂校長轉身過來,在講台上面對著學生們,演說一番,闡明國慶節的由來與舉辦紀念慶祝的意義之後,就少不了邀請校董講話,我們的「革命同志」校董,乃施施然站起身來,企立在講台,提高分貝開始講起其革命威水史來:
「想當年我在國內新會縣出任當朝排長,適逢幸亥革命爆發,武昌起義,全國各地紛紛響應,所謂執輸行頭,悽過敗家,因此帶領著一排士兵,背荷長槍,腰佩短火,裝備齊全,義無反顧,隆重宣告參加反清起義,幾經艱險,殺奔新會縣府衙門而去.與敵激烈交戰,是役也,遍地傷亡,慘不忍睹.結果革命成功後,榮獲革命同志美譽,後來順理成章加入了國民黨……..」,說時面有得色,威水過「威士忌」,大有不可一世之概!
我們全體小學生,被其所述革命故事吸引著,尤其講到「遍地傷亡,慘不忍睹」,聼得目瞪口呆.原來我們有一位在僑社赫赫有名,來頭不小的「革命同志」校董,小小心靈倍感無限驕傲呢!
PS: 前聞劉校董的哲嗣劉根源校友屬十六屆,也像當時的「VN仔」一樣,各師各法到香港生活,有校友知道其近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