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家楊絳病逝 終年105歲

 

楊絳前日傳出病危,其保母曾表示她只是「輕度肺炎及腸梗阻住院」,強調楊絳身體逐漸恢復,可惜終於仍不敵病魔。

清華大學,百多名學生自發悼念楊絳,獻上白花。
楊絳 1911-2016

楊絳是錢鍾書之妻,本名楊季康,1911 年出生於北京,畢業於蘇州東吳大學。入讀北京清華研究院時,她與錢鍾書相識結成夫婦,二人婚後育有一女──錢瑗。身兼作家、戲劇家、翻譯家的楊絳,曾先後任教於上海震旦女子大學、清華大學,並通曉英、法、西班牙三種外語,曾直接從原文翻譯《堂吉訶德》。

一家深受文革之苦

一如許多知識分子,楊絳與家人在文革時期受到打壓迫害,其外國文學研究被指成「反動學術權威」,她與丈夫錢鍾書一同打成「牛鬼蛇神」。1969 年,她被下放至河南省的「五七幹校」,後來她將這段日子的經歷寫成名作《幹校六記》。

文革雖然發生在五十年前,但對這三口之家的影響卻是一生一世。楊絳曾在當時被安排去掃廁所。愛衛生的她,把廁所打掃得乾乾淨淨,物品擺放整齊,而且通風透氣。紅衛兵來整她時,她就躲入女廁所避難。她又曾在關於丈夫的大字報下另貼小字報,為錢鍾書澄清他沒有反革命行徑。結果楊絳因此被拉到千人大會上示威,要求她講清楚,甚至押她去遊街。

楊絳  錢鍾書
楊絳視愛女錢瑗為「平生唯一傑作」

錢鍾書與楊絳的女兒錢瑗既有一對被批作「牛鬼蛇神」的父母,生活不得不小心翼翼免犯政治錯誤。楊絳曾憶述,錢瑗回家看望兩老時,就得先寫好一張大字報,和「牛鬼蛇神」的父母劃清界線,貼在牆上。那段日子,錢鍾書夫妻存款被凍結,每月只有生活費若干元,生活都靠女兒的工資貼補,讓楊絳非常心疼。至於錢瑗的丈夫王德一則不幸因被批鬥,不堪壓力懸樑自殺。事件對錢家造成無法復元的傷痛。

然而無論環境如何,錢家對學問的追求依然不減。就連錢鍾書被下放到「五七幹校」勞動的時候,他的行李箱裡也忘不了放上幾本字典、詞典。文革期間,錢鍾書完成了名作《管錐編》,楊絳完成了《堂·吉訶德》的翻譯。1978 年,《堂·吉訶德》中譯本出版,西班牙國王正好訪問中國,鄧小平就把這本書送給了他。

最賢的妻,最才的女

楊絳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她與丈夫及女兒一家三口的故事。她曾自言「我與錢鍾書是志同道合的夫妻。我們當初正是因為兩人都酷愛文學,痴迷讀書而互相吸引走到一起的。鍾書說他『沒有大的志氣,只想貢獻一生,做做學問。』這點和我志趣相同。」錢鍾書曾形容她是「最賢的妻,最才的女」。

後人對錢鍾書比較熟悉,主要是因為他的名作《圍城》,但其實楊絳成名要比她丈夫早。早在錢鍾書未為人所識的時候,楊絳的劇本已經搬演於舞台上,當時錢鍾書還被人介紹為「楊絳的丈夫」。不過楊絳亦曾自言,她的作品與《圍城》無法比擬。

她與錢鍾書的感情是有名深厚。談到愛情,楊絳說:「在物質至上的時代潮流下,想提醒年輕的朋友,男女結合最最重要的是感情,雙方互相理解的程度,理解深才能互相欣賞吸引、支持和鼓勵,兩情相悅。」

「我以為,夫妻間最重要的是朋友關系,即使不能做知心的朋友,也該是能做得伴侶的朋友或互相尊重的伴侶。門當戶對及其他,並不重要。」

令人悲痛的是,錢鍾書與錢瑗先後在 1997 及 1998 年因病離世。楊絳因此一度暫停所有工作,平日更是深居簡出。直至 2004 年,她年過九十出版散文集《我們仨》,記敘一家三口的生活情狀,流露愛與痛的回憶。她曾直書,目睹至親相繼離開,感嘆家不成家,稱之為「做了一個長達萬里的夢」。

這位在清朝覆亡之前出生的女性,經過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兩次世界大戰之後,又遭逢政治鬥爭的劫難。晚年,她又經歷至親先後離世。然而百歲回首,楊絳沒一點抱怨。2011 年,楊絳已為百歲老人,她如此道:「我今年一百歲,已經走到了人生的邊緣,我無法確知自己還能往前走多遠,壽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心靜如水,我該平和地迎接每一天,過好每一天,準備回家。」

楊絳曾在散文集《幹校六記》中,講述文革時期下放河南經過。
楊曾在散文集《幹校六記》中,講述文革時期下放河南經過。

談時代

在大的時代裏,個人正如一葉扁舟,惟有隨波逐流,偶爾的諷刺、同情,但人也只能平靜地一步步走向墳墓而已。命運於此,並不是一個悲劇,不過是巨大的諷刺。──《幹校六記》

談家庭

我清醒地看到以前當做『我們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棧而已。家在哪裏,我不知道,我還在尋覓歸途。──《我們仨》

談修養

一個人經過不同程度的鍛煉,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搗得越碎,磨得越細,香得越濃烈。──《走到人生邊上》

談愛情

月盈則虧,水滿則溢,我們的愛情到這裏就可以了,我不要它溢出來。──《洗澡》

談人生

少年貪玩,青年迷戀愛情,壯年汲汲於成名成家,暮年自安於自欺欺人。──《走到人生邊上》

董橋:擇善固執的知識分子

馬家輝﹕她示範樂觀面對最可怕年代

香港作家馬家輝稱,楊絳的作品不僅在內地文壇頗具魅力,也影響了一代香港作家,他中學時讀楊絳,「她的作品有感染力,用智慧度過最可怕的年代,沒有哭天搶地,而是用幽默和樂觀精神面對,有示範作用」。「天地圖書」出版顧問顏純鈎1990年代曾登門拜訪過錢鍾書楊絳夫婦,他說楊絳離世是中國文壇一大損失,且她這代人幾乎都不在了,稱讚楊絳是出色的散文家,行文平易樸素而有韻味,且她對個人生活的真實紀錄,亦是中國人的當代史,為文革等歷史研究提供了真實寶貴的材料。

3 Comments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