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籃球比賽 / 黃基炳

2016-04-11 (5) 518813914941841[1]

在校友網誌曾經讀到錦達校友一篇題為《學校籃球隊伍有我的偶像》,並介紹一幀敬燦會長照片,大意是盛讚會長高大威猛英雄形象,代表學校常與外隊作籃球比賽,在球場上表現出如生龍活虎,與隊友合作默契無間,屢建奇功,成績斐然,羸多輸少,居功至偉云云。

這可使我想起在新會學校讀書那些年,學校都經常有邀請別的學校來校作籃球比賽,據我記憶所及,學生參與落埸比賽,寥寥可數,只記得有一名同學姓名呌丁文心,最為活躍,他是住在學校左隣的明鄉人。(其兄呌丁文孟,也是校友,聞後與陳詠裳老師共結秦晉之好,這是佳話)那麼學校球隊人丁如此單薄,又怎能應戰外隊的大軍壓境呢!(《大軍壓境》是每有籃球比賽張貼在學校的海報常用語)。

記得當時的體育老師李雄又稱李偉雄,(稱作李熊老師,我瀏覽校友網誌才知道,可能後期他篤信風水命理而改為李熊吧?!真的要直接請教他老人家才有答案。(笑😀)

points-score

原來李老師交遊廣闊,除他本人外,加上凌啓鴻老師,黎汝楠老師赤膊上陣,還有一位年青姓江的老師(黎老師後來去了廣州升讀大學,江老師我忘記了他的名字)和丁文心同學等,再加三兩位從精武體育會和或崇正體育會來的球員,友誼情商客串的外援,拉雜成軍,共同作戰,拼個你死我活,戰況高潮迭起,每有入球,圍繞場邊的啦啦隊同學們,高聲喝啋,拍爛手掌,印象深刻難忘。

老實說來,當時新會學校的籃球隊,不是全由本校學生組成,只是一支不折不扣的雜牌軍,名正言順是支不一様的籃球隊,才有不一樣的籃球比賽。如謂不信,可求證於李熊(李雄又名李偉雄)老師,但我不知道他老人家現在什麼地方生活,頣享天年。他曾是叱咤一時的籃球健將,一定活得長壽!精彩!愉快!

其實較早時期,學校教體育課的是劉兆寧老師,記得每早返校上課,第一件事,同學例必排隊登上天台,列隊齊整,老師口吹哨子,咇咇有聲,同學隨著節奏,舉手投足,把頭顎高耷低,腰肢左扭右擰,吸口新鮮空氣,鬆鬆筋骨,對身體而言,清晨練練柔軟體操,不啻是一種有益身心的健康活動啊!

4 Comments

  1. 我于1955秋入學二年級,至1960畢業, 那幾年,放學後時常有比賽籃球, 隊員都是本校學生. 打球非常出色, 時常贏波. 其中有兩位主將: 謝文超, 及郭萬強. 謝文超後來還是越南國家隊的國手呢 !

  2. 錦逹校友説的倒有幾分道理.可能是二戰後幾年,1945-1948之間,百廢待舉,能有機會重返學校接受教育的算是倖運兒了,一時缺乏有系統的經常訓練,又怎會有較多的籃球好手呢?好多更困難的家庭孩子,為了減輕家庭負擔,讀三兩年小學,大多選擇當各種行業學徒去了.

    鍾長江校友談及廣榮昌巷南和里,我記得曾在那裡住過半年左右,是1946-1947吧?巷子內有一戶人家是織藤籃的,有一戶是用木製織布機手拉腳踏不停地識布的,另一戶是製造草紙的,人們把草紙當衛生紙用.巷子裡每戶的廁所最不衛生,仍用糞便木桶,看見內容很[核突]噁心。在隔隣的工商學校讀了半學期,每日都看見巷後每戶露出的[屎桶陣],見怪不怪,亦沒人理會,連用一些木板之類的東西稍為遮隔一下都沒有,當時的經濟環境之差,可見一斑.還好,每日黎明之時,當人還是好夢正酣之際,有人幹起最[懨惡的神聖]工作來,美其名是倒[夜來香]唷!癈物可以利用,賣去作肥料種菜去了。所以坊間常有一句口頭禪:[倒屎都冇咁早]!

  3. 代郵
    「致新會校友網誌:
    今天我做咗一個决定,我自認為自已唔係咁適合在這個新會校友網誌,暨
    新會全球校友群組,原因簡單,我已经係一個唔受歡迎的人,所以自覺,自動消失,再唔會自討没趣做個出氣袋,有謂,道不同,不相為謀,敬請删除我在校友綱誌所有留言,以及经过總編修改後才登的拙作文章。
    謝了,校友們多多保重,陳錦達字
    2017年6月28日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